top of page

【觸目驚心】NASA記錄北京霧霾15年



NASA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MODIS)自1999年隨衛星Terra發射以來,一直致力於觀測地球表面情況,科學家據此了解全球氣候和環境如何相互作用。中國華北地區的霧霾多次被MODIS捕捉,從2001年的氣溶膠污染,到2008年奧運年空氣污染的改善,及之後越來越厚重的灰霾,都在太空中被看得清清楚楚。這是2001年7月12日,在中國東部觀察到一大批氣溶膠污染(灰色帶),向東延伸到渤海灣。圖片均來自NASA(來源:NASA)


2002年1月11日。霧霾覆蓋下,東部大部分地區變成不透明的灰色,幾乎掩蓋了地面的細節。北京是氣溶膠污染最嚴重的地方。氣溶膠在環境保護學科中的定義為懸浮在空氣中的固態粒子或液態小滴物質的統稱。氣溶膠粒子能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附著在呼吸道上,甚至進入肺部沉積下來,危害人的健康。 (該圖由海洋寬視場遙感器捕獲)(來源:NASA)


2003年12月7日。 2003年12月,中國遭受一場嚴重的大氣污染。厚重的霧霾帶從北京延伸到上海,距離約1200公里,污染的空氣呈灰色。雖然中國華北、東北地區經常面臨極端霧霾的爆發,但擴散到南方卻不太常見。 (來源:NASA)


2004年10月3日。在2004年11月2日下午至11月3日下午,靠近渤海的華中地區上空形成一層霾。由於北京等大城市車輛污染日益嚴重,加上燃煤電廠、家庭供暖和烹飪的影響,華北平原常常面臨空氣質量差的困擾。該區域地形不利於污染物擴散,西邊的太行山脈在平原上阻擋了霧霾。而該地區常常產生“溫度反演”,地表附近比高空更冷(通常空氣溫度隨高度而降低),由於較冷的空氣具有較小的上升趨勢,所以霧氣可以維持在地表附近,直到天氣轉變。 (來源:NASA)


2005年2月28日。耕地流失和水資源短缺,是13億人口的中國所面臨的糧食安全挑戰。而這張圖揭示了華北地區農業生產的另一大威脅:區域霧霾。 (來源:NASA)


2006年9月20日。中國東部的天空更加混濁,霧霾與雲層混合,而黃海附近的海岸相對清澈。 (來源:NASA)


2007年7月27日。在這幅圖像中,霧霾與雲層混合,顏色更深,呈瀰漫狀,厚得足以完全遮擋北京,低處的霧霾附著在北京城北的地勢低窪處。 2007年,BBC新聞報導了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中國空氣污染增加導致部分地區降雨量減少。 (來源:NASA)


2008年7月21日。隨著2008年8月8日至24日的北京奧運會和9月6日至17日的殘奧會即將舉辦,北京實施了新的措施減少污染。到2008年7月20日,污染控制措施生效。除了出租車和奧運車輛,汽車單雙號限行;大多數建築工程停止施工,北京周邊天津和唐山的工廠關閉。 (來源:NASA)


2009年10月28日。最厚重的灰棕色霧霾集中在了低窪的黃河谷地和華北平原西部靠近呂梁山的地區。 (來源:NASA)


2010年6月25日。平滑的灰色陰霾沿著陸地低處蔓延,滲入平原西側和北側的呂梁山的山谷。黃河隱藏在不透明的空氣之下,分散的白雲在一大片陰霾中隱約可見。 (來源:NASA)


2011年2月20日。上午11:35拍攝,部分區域灰棕色的霧霾太厚了。當時,北京機場的一個氣象站報告了3.1公里的可見度,下午晚些時候下降到1.8公里。 (來源:NASA)


2012年1月10日。霧霾覆蓋了華北平原,使得交通困難。根據新聞報導,北京機場在上午時間取消了43次航班,延誤了80次,可見度降至200米。整個平原地區省份均報告低能見度。 (來源:NASA)


2014年10月9日。厚厚的霧霾覆蓋了華北平原,霧霾幾乎掩蓋了該地區的可見物,包括中國最大城市北京。 (來源:NASA)


2015年12月7日。華北地區被厚霾覆蓋。霧霾從北京向西南延伸了數百公里,至陝西西安附近的關中平原低窪地區。北京對空氣污染發出了第一次“紅色預警”,學校停課,汽車限號,一些工廠停止運營。 (來源:NASA)


2016年12月6日。 12月4日,中國東部多地發出橙色警報,重度霧霾覆蓋全國大片地區,北京機場的乘客不得不放慢了腳步。 (來源:NASA)

資料來源: 請按此


77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